第12个“世界手卫生日”
(5月5日,象征一双打开的手,非常形象。)
每年5月5日,是“世界手卫生日”,是由世界卫生组织(WHO)于2009年倡议发起的,是为了强调在医疗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手卫生的重要性,以减少医源性感染。
2020年5月5日是第12个“世界手卫生日”,今年主题为“护士和助产士,清洁护理在你手中”!
手卫生的重要性
90%的工作需经医务人员的手完成。
国外报道:医院感染80%由手引起。
国内资料统计:医院感染30%由手传播。
1、手是传播病原体的主要途径之一;
2、院内感染30~80%是由手上的细菌经接触传播引起的;
3、洗手是切断病菌传播和降低院内感染发生最经济有效、简便易行的方法。
关于“手卫生”的那些事 你知道吗?
说到“手卫生”,许多人都会觉得自己的双手很“干净”,所以并没有太关注这个问题。可事实是,看上去非常干净的手上可能带有大量的细菌、病毒和其他的致病菌,这些用肉眼是看不见的,故常常被人所忽略。
在日常的生活中,这些致病菌会从你的手上悄悄地“跑到”自己身体里面或者身边的亲人、朋友身上,导致疾病的发生。因此,“手卫生”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的对待,尤其是在医院这个病原体相对较多的地方,我们更要时刻注意手部卫生。
(这是手在培养皿上留下的手掌印)
一些病毒可以在光滑的物体表面存活20分钟。一些病毒能以飞沫的形式在空气中传播,诸如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,可以在门把手、电脑键盘和桌子表面等存活2小时以上。而每20分钟,许多细菌可以繁殖一代。比如中午12点三明治上的五个细菌,在适宜的环境下,到当天晚上7点,可以增值到1千万个。
那么,在我们手上藏着什么病原体呢?
常见的细菌有常驻菌和暂居菌。
常居菌是皮肤上定植的正常菌群,其中大部分无致病性,对人体无害,例如表皮葡萄球菌、人形葡萄球菌、棒状杆菌等,只有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它们才可能致病。洗手可以减少常驻菌的数量,但不能完全清除。
暂居菌处于宿主皮肤表面或角质层下表皮细胞上,主要通过接触而附着在皮肤上的,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、伤寒杆菌、霍乱弧菌和多重耐药菌等,它们是引起疾病的常见致病原。大部分暂居菌可以通过洗手或手消毒剂清除。
什么时候需要洗手
外出回家;
咳嗽或打喷嚏后;
触摸口、鼻、眼之前;
吃饭前;
做饭时,处理食材之前和之后;
上厕所后;
接触过动物之后。
“手卫生”从正确的洗手开始
一般人洗手只是简单冲洗,却会忽视对指尖、指缝、拇指的搓洗,这只能让细菌污染率下降18%。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了标准的洗手方法,叫七步搓洗法,可以将手部卫生的合格率提升30%—40%,其步骤如下:
注意事项:
使用肥皂和流动的清水;
搓手不少于20秒,每次1~2分钟。
关爱家人,从洗手开始
病从口入,不洗手是罪魁祸首,科学普及手卫生。因为健康,所以幸福,因为手卫生习惯,所以避免感染性疾病。
从现在起,做一个合格的“手”护神